欢迎光临东莞市皓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网站!
诚信促进发展,实力铸就品牌
服务热线:

15876479090

产品分类

Product category

技术文章 / article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恒温恒湿试验箱余热回收:如何撬动实验室碳中和新路径?

恒温恒湿试验箱余热回收:如何撬动实验室碳中和新路径?

发布时间: 2025-10-27  点击次数: 41次

恒温恒湿试验箱余热回收:如何撬动实验室碳中和新路径?


引言
      在碳中和战略目标驱动下,实验室与工业领域的高能耗设备节能改造已成为关键议题。恒温恒湿试验箱作为生物、医药、食品及材料等行业不可少的环境测试设备,其运行过程中持续消耗大量电能用于制冷、制热及湿度调控,同时排放的废热约占系统总能耗的60%–80%。传统设备未对这部分废热加以利用,造成能源浪费与碳排放攀升。本研究通过集成高效余热回收系统,探索试验箱能效提升的创新方案,为构建低碳科研与绿色制造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一、余热回收系统集成方案设计
(一)系统架构
余热回收系统由热交换模块、热泵机组与相变储能单元三部分构成。热交换模块布置于试验箱排风通道,采用高效翅片式换热结构,用于捕获设备排放的湿热空气中的热量;热泵机组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将低品位废热提级为可利用的高品位热能,用于预热新风或辅助加热过程;相变储能单元采用石蜡基复合相变材料,利用其高潜热特性实现热量的时序平衡与供需匹配。

(二)关键技术参数
热交换器换热面积为8m²,耐温范围为-20℃至80℃,系统阻力损失低于50Pa;热泵机组额定制热量为12kW,性能系数(COP)不低于3.5;相变材料储能密度达150kJ/kg,相变温度稳定在25℃±2℃。

三、实验设计与方法
(一)测试平台搭建

以某型号容积500L、制冷量5kW、加热功率6kW的恒温恒湿试验箱为研究对象,在室温20℃、湿度50%RH的标准实验环境中开展测试。设置三种典型工况:低温工况(15℃/60%RH)、中温工况(25℃/70%RH)与高温工况(35℃/80%RH)。

(二)数据监测指标
实验过程中重点监测主机与热泵机组能耗,计算热回收效率(回收热量占排热总量比例)及能效提升率(改造前后能耗差占改造前能耗百分比),并记录试验箱内部温湿度波动,评估系统稳定性。

四、结果与讨论
(一)余热回收效率分析
实验数据表明,中温工况下热回收效率较高,达72%;低温与高温工况分别为68%与65%。中温工况排风热焓适中,热泵运行效率较优;高温工况因排热温度接近环境温度,热泵压缩功耗上升,导致净回收效率略有下降。

(二)能效提升效果
加装余热回收系统后,试验箱在各工况下能耗显著下降。低温、中温与高温工况的能效提升率分别为39.1%、38.7%与38.6%,平均节能率达38.5%。节能机制主要包括:回收热量用于新风预热,降低加热元件负荷;热泵制热能效为电加热的3–4倍;相变储能单元有效平抑负荷波动,减少设备频繁启停。

(三)温湿度稳定性验证
系统改造后,试验箱内部温度波动≤±0.3℃,湿度波动≤±2%RH,优于改造前的±0.5℃与±3%RH,表明余热回收系统在实现节能的同时未影响设备核心性能。

五、碳中和效益评估
以单台试验箱年运行300天、中温工况数据为基础,改造后日节能量达11.1kWh。根据碳排放因子0.785 kgCO₂/kWh计算,单台设备年碳减排量约为2.5吨。若在全国科研与工业领域推广至10万台同类设备,预计年减排量可达25万吨,相当于1.3万公顷冷杉林的年固碳能力。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集成热泵与相变储能的余热回收系统可显著提升恒温恒湿试验箱能效,热回收效率达65%–72%,系统平均节能率38.5%。
该系统在实现节能的同时,未影响设备温湿度控制精度,满足科研与工业应用对稳定性的高要求。
单台设备年碳减排潜力超2吨,具备显著的规模化推广价值。

(二)展望
未来研究可致力于优化热交换器结构,提升高温高湿等
恶劣工况下的热回收效率;探索试验箱与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协同运行,构建近零碳实验室能源系统;研发智能调控算法,实现余热回收与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匹配与能效较